建成时间:1933年(民国二十二年)
建造地点:广州市越秀区海珠广场南侧
建筑公司:(美)慎昌洋行
建 造 商:(美)马克敦建筑公司
1929年初,时任广州市长林云陔提议建造海珠桥,由美国慎昌洋行负责设计,美国马克敦建筑公司承建。1929年(民国十八年)12月,海珠桥正式开始动工修筑,1933年2月建成,历时三年。海珠桥的建设成为20世纪30年代国内的一项重大工程,同年2月15日,省政府主持盛况空前的海珠桥落成通车典礼,胡汉民为海珠桥题额。海珠桥连通了珠江南北两岸,成为珠江上的第一座跨江大桥。
海珠桥为三孔式钢桁架结构,以钢铁和水泥为材料,跨江面全长183米,宽为18.3米,中间为车辆通行,两侧为人行走道。南北两孔是简支拱形下承钢桁架梁,共有四组桥墩。中孔段桥身为两扇开合式活动钢桁架桥,河中两墩置有电动机,电动机启动开合器,开启和闭合一次约5分钟,以利于大型轮船从桥下通过。1938年日军侵占广州期间,海珠桥遭破坏,中孔段桥身开合器受损失灵。1949年10月国民党军队撤退广州前将海珠桥炸毁。广州解放后,广州市政府立即组织抢修海珠桥,1950年11月修复完工,12月5日正式通车。修复后,桥梁结构改成钢筋混凝土与钢桁架梁混合结构,桥身不能开合,外观与原桥基本一致,大型轮船再也不能从桥下通过。